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有奇效
发布时间:
2017-01-13 12:00
来源:
多囊卵巢是原发性不孕中最常见的类型,西医常用性激素诱发排卵,往往卵泡发育不良,或排卵障碍,或卵巢过度刺激,故受孕者少,治愈率低。笔者采用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多囊卵巢,2015年收治167例,已受孕者128例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
临床症状:表现为月经不调,月经稀发或量少或闭经,也可能是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,患者多数体胖,多以不孕就诊。B超提示,双侧卵巢增大,卵巢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暗区。性激素化验提示,雄激素增高,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激素之比大于2。
辩证分型:有肾气不足型、痰湿阻络型、肝郁血瘀型、气血亏虚型等。
治疗方法:在卵泡期服我院自拟调经促卵汤补肾精、化痰湿、促排卵,每天吃1副药,30天为一疗程,有些患者配合针刺子宫、三阴交、血海等穴位,3-7天为一疗程,治疗过程中排卵期B超监测卵泡发育,当卵泡直径发育至15毫米时,提示已进入排卵期,嘱咐患者隔日同一次房。
典型病例:
周女士,32岁,湖南省湘潭市砂子岭人,月经稀发18年,婚后不孕7年,丈夫生育功能正常,因不孕多次在长沙、北京等大医院就诊,均诊断为多囊卵巢,经中西医治疗无效,于2015年1月27日来我院求诊,症见形体较胖,体毛增多,月经一年1至2次,量少,色暗红,不用激素就不来潮,白带少,舌淡红,苔白腻,脉弦滑。性激素化验提示雄激素增高,B超提示双侧卵巢增大,呈多囊样改变。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。辩证为肾气不足并痰湿阻络,治以补肾气、化痰湿、通经络为主,予自拟调经化痰促卵汤加味,代表药物有:山楂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甘草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、菟丝子、巴戟、丹参、刘寄奴、紫石英、甲珠、鳖甲等,每日服一副药,服完30副药时,B超提示,卵巢增大,卵巢中有多个优势卵泡发育,较大的直径达到15.5毫米,提示已进入排卵期,吩咐隔日同一次房,并配合针灸治疗,使每个穴位都有酸、胀、麻、重的感觉,因患者卵巢增大,不能使用性激素,唯恐卵巢过度刺激,20天后月经没来潮,尿妊娩化验阳性,提示已怀孕。2015年4月1日,B超诊断周女士宫内双胞胎,2015年11月5日,周女士生了对双胞胎男婴。
体会:多囊卵巢是不育症领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,属中医月经病、闭经范畴,病机多为肾精不足、痰湿阻络。西医则认为是下丘脑、垂体、卵巢之间的功能失调,破坏了相互之间的依赖与协调,常见的有性腺发育不良、精神过度紧张、体重过重或长期服用某些对身体有害的药物或避孕药。多年来,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,在临床上,西医多采用克罗米芬、尿促性素促排卵,疗效不明显,其诱发的卵泡往往发育不良,或排卵障碍,或卵巢过度刺激,即便是有排卵也易造成黄体分泌不足,或宫颈粘液变稠,从而不利于精子穿透而降低受孕率。笔者自拟调经化痰促卵汤配合针刺加减治疗,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,故使治愈率明显提高。
自拟调经促卵汤中,巴戟、菟丝子、黄芪补肾气、穿山甲、鳖甲、丹参活血调经,半夏、茯苓、陈皮化痰通络,全方共奏补肾气、化痰湿促排卵,调经助孕之功。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补肾、活血、化痰的药物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,加速盆腔的血液循环,改善卵巢壁的血管通透性与卵巢平滑肌的收缩,从而促使卵泡成熟、排卵及性激素的分泌,达到调经受孕的目的。
湘潭湘仁医院,不孕不育,多囊卵巢
上一页
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