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帕金森病日 | 提早预防不要"帕",这些内容你该知道!
发布时间:
2022-04-11 14:29
来源:
湘潭湘仁医院
帕金森病被称为"沉默的杀手",最早由英国医生詹姆斯·帕金森于1817年系统描述,是第二大常见神经退化类疾病,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。
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。有数据显示,全球帕金森病患者已超1000万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有将近300万的帕金森病患者,是世界上该病患者最多的国家。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约10万人,65岁以上发病率为1.7% 。
近年来,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、心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"第三杀手",多发于老年群体。
(PS:本文较长,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)
什么是帕金森病?
帕金森病(Parkinson’s disease,PD)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可伴有运动症状(静止性震颤、动作迟缓、僵硬等)和非运动症状(便秘、睡眠障碍、自主神经紊乱、嗅觉紊乱、精神和认知障碍等)。
老年人多见,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,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。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(dopamine, DA)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,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。
帕金森病高发人群
原发性帕金森病好发于老年人,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。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:
1、帕金森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,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。因此,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。
2、脑力劳动负担重的人是高发人群。性格急躁、压力大是很多人共性。
3、有过头部外伤的人群,患过脑外伤,包括突发意外或频繁受到轻微的头部撞击,易于形成帕金森病。
4、经常使用、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人。如一氧化碳中毒、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等是导致继发性帕金森病的常见原因。
5、遗传因素,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群,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。直系亲属患有此病,患病风险增加4%~9%,但是遗传并不意味着家族中一定有人患病。
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
运动症状
静止性震颤:
早期一只手或一条腿出现抖动。
静止不动时抖得厉害,干活拿东西不抖。
高兴、激动、紧张等情况下抖动加重。
睡眠时不抖。
最常见的是一只手“搓丸样”抖动。
慢慢的一只手或另一只腿也开始出现抖动。
运动迟缓:
运动不能,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。
运动减少,自发、自动运动减少,运动幅度减少。
运动徐缓,随意运动执行缓慢。
肌强直:
肢体发僵、发硬。
通常从单个手或腿开始慢慢发展到其他肢体。
一般肌肉强直最早是在腕关节肘关节,肩关节出现,患者会发现自己的手腕,肘关节在遇到被动运动时会有阻力而导致停顿。也就是说患者会感觉自己脖子僵硬、肌肉发硬、运动也不灵活,甚至腰部也会发硬有阻力。
非运动症状
认知障碍:记忆力差,反应慢。
睡眠障碍:晚上睡眠不好,经常睡不着,老做梦,偶尔出现睡着了大喊大叫、手脚乱挥的情况。
疲劳感:经常感觉身体疲乏、无力。
焦虑或抑郁:情绪不好,总是高兴不起来,对好多东西没兴趣。
嗅觉减退:香臭分不清楚,嗅觉差。
便秘。
如何预防帕金森病?
1、适当了解一下症状,以便于发现可以及时治疗,最好是定期去医院体检,尤其是有帕金森家族史的人。老年人平时更要多加注意,重视老年病防治,如高血压、高血糖等。
2、身体出现问题,不要盲目用药,最好是查清病因后,再针对性治疗。经常接触氯丙嗪、奋乃静、氟哌啶醇等药的人,就容易得帕金森。
3、做好安全防患措施,避免受伤,尤其是脑外伤,脑外伤也是帕金森的诱因之一。
4、学会调整情绪,如果长期处于抑郁、烦躁、焦虑等情绪,也会增加帕金森的发病几率。这些表现还是这种疾病的一个“信号”,抑郁甚至比颤抖等“运动信号”来得更早。
5、注意避免接触有毒化学药品,如杀虫剂、除草剂、农药等。
6、注意饮食,帕金森病患者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,容易便秘,要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,多吃易消化,少盐少油的食品,多吃水果增加肠蠕动,促进消化。
7、锻炼,加强脑力和体育锻炼,可以有效减缓它的衰老速度,降低帕金森的发病几率。
PS:文中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帕金森病,帕金森,抑郁,暴躁,世界帕金森病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