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为何脑中风频发?做好5点平安一夏!
发布时间:
2022-08-08 10:31
来源:
湘仁医院
炎炎夏日,人们情绪波动比较大,再加上胃口不好,睡眠不足易出现中风,轻则带来后遗症,重则可危及生命,那为什么夏季易出现中风,该如何预防呢?
什么是中风
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,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,在西医中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。
1、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,从而导致脑组织的损伤,出现脑功能受损的表现,如言语不清、视物双影、偏侧肢体瘫痪等症状。
2、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或脑室等部位的出血,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、动脉瘤等,患者可有头痛、肢体瘫痪、意识障碍、癫痫发作等症状。
脑中风的特点是:
1、发病急;
2、进展块;
3、致残率高;
4、死亡率高。
为什么夏季易中风?
专家提醒,酷暑是中风的高发期,是其他季节一倍之多,死亡率较非高发期高出两倍,其主要原因有2点:
1、长期置于空调房内
夏天在室内长期吹冷气,会引起血管收缩、硬化,容易形成血栓。
2、气温高、易出汗
夏季的高温易导致身体大量出汗,如果没有适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出现脱水的状况。当体内水分流失过多,血量急剧下降的同时粘稠度升高,易引发脑血栓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。
夏季如何预防中风呢?
1、降低中风风险
引起脑中风的原发病有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等,必须注意血糖、血脂、血压的达标。定期监测各项指标,按照医嘱服药,不要擅自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。
2、留意脑中风前兆
及时发现中风的前兆可以挽救生命,中风前一般有血压升高、头晕、头痛、肢体麻木、口吃、经常打哈欠、视力模糊和眼前发黑等征兆。
专家提醒,一旦突然出现头晕、走路不稳、肢体麻木、讲话不清等症状,可以理解为身体敲响的警钟,要引起重视,尽早就医。
3、饮食调养
改变饮食结构,以低脂肪、低钠盐、低糖饮食为主,可以多食用豆制品、蔬菜和水果,同时改变吸烟、饮酒等不良习惯。适量多吃鱼肉可以调节血液状态,预防血栓。
多喝水,成年人每天饮水至少1500-2000毫升,减少出汗多造成血液黏稠和血栓形成。
4、注意环境
避免暴晒,特别是中老年人,暴晒会引起多汗失水,造成血液黏度改变,血管过分地扩张收缩而致脑中风。
减少频繁出入空调房间,避免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,温差过大会影响脑血管的功能,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。
5、运动起居
保持充足的睡眠。早睡早起,适当午休。超重或肥胖,尤其是腹型肥胖,会增加中风发生的风险。平常加强锻炼,控制体重,太阳下山后进行有氧运动,如散步、游泳、打太极拳等。
脑中风后怎么办?
脑中风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后3~6小时,越早越好。
1、要保持镇静。
2、不要悲哭、呼唤,以免导致患者紧张,脑出血。
3、打电话给医疗单位,详告病情,听医生指导处理。
4、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前,不要擅自做主给病人服任何药物。
5、保持呼吸道畅通,仰卧,头肩部垫高,头偏一侧以免导致异物吸入气管内,引起吸入性肺炎、窒息等。解开领口、胸罩、腰带以减轻胸腹压力,减少颅内出血机会。
6、清除口腔异物、假牙等。
///湘仁专家团队///
———— ● EXPERT TEAM ● ————
付 林 主任医师
专业特长:湘仁医院常务副院长,先后在湘潭市中心医院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37年,曾担任急诊科主任、重症医学科主任。担任湘潭市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15年、湖南省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、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师。为湘潭市各种烈性传染病救治、危重病救治、危重孕产妇救治、突发公共卫生医疗事件处置等多个领域的首席专家。长期从事急危重病人诊治;心肺复苏、各类休克、严重感染、急性中毒、严重心肺功能衰竭、严重创伤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。因工作业绩突出,获省、市人民政府嘉奖数10次,荣立“三等功”三次,发表学术论文15篇,参与科研项目并获奖三项。
冯学昌 副主任医师
专业特长:内科主任,从事内科临床多年,擅长呼吸道、消化道以及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中风、慢阻肺、支气管哮喘、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的诊治。
肖国青 副主任医师
专业特长:中医科主任,1983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,曾在湘潭市中医院任内科主任,曾在湘潭大学医院任业务院长、中医专家,湖南高校医学保健学会常务理事。擅长中医内科、常见病、老年病的诊治。
肖三珍 副主任医师
专业特长:先后在湖南省人民医院、湘潭县人民医院内科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,任门诊部主任,擅长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、老年慢性病、急危重症、疑难病的诊治。
赵 焱 副主任医师
专业特长:从事内科临床多年,擅长食管炎、胃炎、肠炎、胰腺炎、结肠炎、消化道出血、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治。
注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。
为何,中风,脑中风,专业,脑卒中,内科,出现,引起,湘潭市,导致